2009年3月26日 星期四

刷牙功夫秘笈--楊咩2y1w5d記事

轉載自: 胡桃鉗牙醫診所

楊咩第一次塗氟: 2008/10/07
第二次塗氟: 2009/04/07 not yet

刷牙功夫秘笈
現在的小朋友,牙齒排列比較擁擠,所以正確口腔衛生清潔,更是一定要養成習慣。乳牙平均六個月大左右就開始萌發,寶寶尚在喝奶期,不管是配方奶或母奶,用奶瓶用杯子還是直接吸奶,只要有牙,就有可能會蛀,寧可在家每天花個十分鐘快狠準地把口腔清潔做好,也不要等到蛀牙大爆發,痛起來的時候,孩子年紀小又得接受比較難的牙科治療,這樣也容易埋下日後恐懼看牙的因子。

當了媽之後,把以前書上教的,加上在女兒身上的實驗,想了一些可以幫忙爸爸媽媽們照顧寶貝牙齒的方法,不過要先提醒親愛的爸比媽咪,三個字要做到!!

「快」-- 如果一般兒童牙刷孩子可以接受,那就是爸媽要練手的來回速度,每兩顆牙1~2秒內來回五至十次,20顆乳牙,內加外側加上後牙咬合面,以我這個天天在看牙齒的牙醫師媽媽,大概也得花個3~5分鐘才大概覺得乾淨。如果孩子沒有辦法刷那麼久,也許可以考慮用電動牙刷,不過不管電動手動,一定要放到對的位置才有效。
「狠」-- 姿勢是刷牙成不成功的一個關鍵因素!!最好最清楚的姿勢,就是像牙醫師看牙的姿勢,不同年齡可以用不同的做法,千萬記得,一定要儘量讓兩隻手都空出來同時幫忙,一手牙刷,一手負責撥開嘴唇或幫忙張開口,清楚的視野,才能刷乾淨!詳細的招式容後詳述。另外,從小就乖乖刷牙完全不哭的孩子,在門診詢問各家爸媽的心得,比例大概不到兩成,而且這兩成內還有一些可能只是自己玩著牙刷而已,不算真正刷牙;我們家的女兒很「幸運」也是刷牙愛哭一族,偏偏又超早就長了難刷的後牙臼齒區,也感謝她讓我想盡方法,「研發」出「十字固定法」,不過她小時候也幾乎每次刷牙都大哭,聲音大到我們都怕鄰居覺得我們家虐童了,這樣從五個月長牙一路刷下來,一歲多開始有點懂就邊哭邊鼓勵,到二歲半左右就可以自己一到刷牙時間自動擺好姿勢,現在三歲多,已經不用再硬抓著她了,有時邊刷還會開完笑的把手伸開要求來重溫一下「十字固定法」…所以,我常在門診半恐嚇半鼓勵的嚇家長:在家刷牙哭,媽媽抱抱秀一下就好了,總比大蛀牙又年紀太小,看牙大哭來得好吧!?
刷完牙,記得要狠下心,別再又喝個奶,就前功盡棄了,就算漱口也沒有用啊!!(牙菌斑可黏的呢,沒那麼容易就請走唷!!塗塗看牙菌斑顯示劑再用力漱就知道了!)
「準」-- 既然要刷,就要刷好!每天只刷80分,永遠就是蛀在20分沒刷到的死角!!不管是邊刷邊玩,還是邊刷邊哭,眼手一定要盯好,心裡放著一個刷牙的順序,最難刷的位置放最先(大部份是上排牙的外側),趁一開始孩子還比較配合時趕快完成,最後再刷好刷的地方(例如下排門牙的外側)。

教戰守則
第一 工具先備好
牙線 + 牙刷 + 小毛巾布 + 含氟漱口水(或氟錠)

第二 姿勢擺出來 小寶寶只有前面門牙的(大約6個月~1歲半),可以用橫抱,讓寶寶的手伸到媽咪背後,媽咪左手臂固定寶寶頭及握住寶寶手,右手可以操作牙刷或毛巾布,來回摩擦牙齒的表面,內外側都要擦到。這個時期也可以用牙刷型的固齒器、指套牙刷、或是最小的兒童牙刷,讓小寶寶開始習慣牙刷。
大寶寶開始長後面大臼齒(大約1歲半~2歲),已經有點懂但還不是很配合,可以採「十字固定法」-- 在沙發或床上讓寶寶平躺,頭放在媽咪大腿中間,兩手放在媽咪膝蓋下方,若是刷牙會抗拒得很厲害,又沒有其他人幫忙,可以再加個枕頭蓋在寶寶腿上,讓媽媽用小腿壓住枕邊固定腳。這個姿勢最重點是要固定好寶寶的頭(利用媽咪大腿,這樣不會硬抓受傷),並且讓媽咪兩隻手空出來,幫忙撥唇刷牙,看得清楚也比較不會刷到受傷。
小小孩開始有意見(2歲~4歲),可以也給他一把牙刷一起刷,平躺的姿勢,或是小孩坐小椅子,頭後仰靠在媽媽腿上的姿勢,最容易刷乾淨!!
大小孩想要自己來(3~6歲),可是6歲以下的孩子,手靈活度還不夠,牙線的使用,或是一些比較難刷到的位置還是需要父母幫忙,可是大小孩不喜歡爸媽全程刷,我通常會跟小朋友說,刷完牙要讓爸比媽咪檢查一下喔,其實,還是由爸媽完成大部份的清潔啦!
學齡兒童(6歲以上),大部份已經自己完成,不過這時候一定要特別注意牙線的使用,還有四個角落恆牙第一大臼齒溝紋的位置要刷到!!

第三 牙線刮一刮
牙線的使用有兩個要點,「左右動一動」---把牙線放入緊緊的牙縫時,可以左右拉動的方式往下,不要用蠻力下壓,比較不會傷害到牙齦,也比較不會讓小朋友覺得不舒服;「前後刮三次」--- 刮!是牙線使用最重要的動作,一般使用時只有進去出來這個動作,只能清到食物渣渣,沒有把真正造成蛀牙的牙菌斑給清除掉,一定要前、後貼著牙齒各刮3~5次,不一定會看到清出很多的東西,也許只是薄薄一層黃白的垢,這就是數以萬計的細菌叢(牙菌斑)。 牙線的使用也儘量先由難清的後牙區位置先開始,後牙區一方面難清,一方面也比較晚換牙,趁小朋友一開始還比較配合時,先清四個角落大臼齒交界縫,再清上面門牙易蛀的交界縫。
牙線還有個妙用 --- 刮舌苔。小朋友的舌頭很敏感,如果用牙刷刷舌頭,或用刮舌苔的一些工具,常常因此就吐了,但舌苔太厚有時會有口腔異味,這時可以用牙線來幫忙,輕刮過舌面再漱一下口,就乾淨多囉!!

第四 牙刷請出來牙刷選小一點的就好(刷毛約3 × 6排),因為食物精緻化,現在小朋友的牙弓骨骼大多較小,相對地牙齒排列擁擠,小一點的牙刷比較能旋轉清潔到各個角度。而且即使上小學了,也不用急著換成大人的牙刷,如果是屬於排列較不整齊,建議還是繼續使用較小的兒童牙刷
刷牙法歷年來有各式各樣的演變,橫向、旋轉、振動各有建議,不過對小朋友而言,貝氏刷牙法還是比較簡單容易清乾淨的選擇。刷毛以橫向方式,兩顆牙前後來回5~10次,刷毛與牙面呈45度角朝向牙齦(小一點的孩子因手動作還未成熟,可以直接橫向刷就好,比較容易做到)。
刷牙要照順序,才不會漏掉某一些位置沒有照顧到。前牙兩個面(唇側、舌側),後牙三個面(頰側、咬合面、舌側),在門診看到刷不乾淨的死角第一名 -- 上顎牙齒唇側;第二名 -- 咬合面溝紋,所以建議先由這兩個難刷的位置先完成,再完成其他的部份。
刷完當然要檢查一下囉!!牙醫師常用的方式是塗上紅色牙菌斑顯示劑,大一點的小朋友(5~6歲以上)也可以用這樣的方式,幾個禮拜檢查看看刷牙的死角有沒有清乾淨,不過最建議的好工具就是萬能的舌頭!刷乾淨的牙齒舔起來是很平滑沒有顆粒感的,如果粗粗澀澀的牙面,大概就有一層牙菌斑囉,牙刷最好再多來回刷幾次。

第五塗上保護膜刷完牙之後,為了再幫牙齒更強壯,有效抵抗細菌的侵蝕,尤其有一些早期蛀牙跡象,牙齒表面已經出現脫鈣斑點時,就得請「氟」來幫忙,為牙齒塗上保護膜,穿上防彈衣!!小寶寶可能不到六個月就長牙了,這時氟錠的使用比較困難,先建議使用日用0.05%含氟漱口水,一天使用一次,在睡前刷完牙後使用,請記得,用「擦」的,不要用漱的!!一般刷牙時可以準備一條小毛巾布,刷完牙後就沾取含氟漱口水擦拭所有牙面,咬合面可以摺疊小毛巾布咬一咬,漱口水不需稀釋,使用後最少半個小時不要喝水、漱口。 建議6歲以上的孩子才使用直接漱口的方式,每次約5~10cc,含在口內一分鐘後吐掉。


氟化物 – 牙齒的保護膜
氟化物如何防蛀
目前氟化物預防蛀牙的作用有三個主要機轉:
1.增加牙齒抗酸防蛀能力 氟化物在牙齒表面形成結晶化良好且較抗酸的「氟化磷灰石」,能抵抗細菌對牙齒的酸蝕,達到預防蛀牙的效果。
2.初期蛀牙病變再礦物質化 臨床上可以看到牙齒表面出現白斑,但表面尚未形成凹洞,是蛀牙的前期,如果情況繼續惡化,表面會開始崩解,形成蛀牙。氟化物可以重建強化已經脫鈣的琺瑯質表面。
3.抑制細菌、減少產酸 抑制細本身酵素的活力,也使牙菌斑不容易黏附在牙齒表面,降低蛀牙發生的機會。氟化物防蛀的效果最大在平滑表面上(約85%),其次為鄰接牙面(約75%),小窩溝裂效果較小(約35%)。
氟的使用方式全身性 – 如飲水加氟、吃氟錠、牛奶加氟…等 局部性 –如牙齒塗氟、含氟牙膏、含氟漱口水…等
其他尚有自然界可獲得,非飲水加氟區每日由飲水或食物攝取約1~3mg氟。 飲食中高含氟量的有:茶葉、魚骨、芋頭。
一般兒童可在家使用氟錠或含氟漱口水(擇一,或由醫師建議使用,以免過量),每半年由牙醫師進行全口塗氟。

1.氟錠:
台灣未飲水加氟,建議2歲以下0.25mg/日,2~3歲0.5 mg/日,3歲以上1 mg/日。若居住區域水中含氟量較高再參加附表做調整。
2.含氟漱口水:
每日一次,六歲以下用擦拭方式,六歲以上再用漱口方式。請注意學校有無使用週用的含氟漱口水,當日暫停在家日用含氟漱口水
3.全口塗氟:
建議由醫師使用,一般半年一次,若蛀牙較嚴重建議3個月一次。 塗完氟後三十分鐘內,不要喝水、漱口、吃東西。慢性腎衰竭的小朋友,在吞入高濃度的氟素後會有延長升高血中氟濃度的時間之情形,且此類小朋友的蛀牙發生率較一般小朋友低,故無須給予額外的氟補充★ 小朋友使用兒童牙膏要注意,不要過量,使用的牙膏量不需要很多,約一顆花生米大小量即可,父母親要在旁監督,盡量減少吞食。以2~3歲體重約10~15公斤,若吞食超過50~75g即可能中毒(小包裝約一條,大包裝約半條牙膏量)。

★家用含氟漱口水(0.05%)一罐約300~500cc,每次使用約5~10cc,體重若大約10kg,若誤吞超過215cc可能中毒(約1/2~2/3罐)。學校用的濃度更高,更需小心使用。★氟錠的使用,2~3歲體重約10~15公斤,若使用0.5mg錠劑,超過100顆為中毒劑量;3歲以上若體重超過20kg,使用1mg錠劑,也是超過100顆為中毒劑量,市售氟錠一罐約100顆,儘量放在小朋友不易拿取之處!!

★吞食過量氟化物時,有噁心、嘔吐、腹痛等症狀。吞服量牙可以喝牛奶或含鋁鎂之制酸劑和氟結合,減少人體吸收;吞食量大需送醫。

2009年3月23日 星期一

原來是玫瑰疹--楊咩2y5d記事

發燒了四天終於退了~~~開始在軀幹及屁股冒出了小疹子!
之前朋友就有說春秋最容易得玫瑰疹了,果然~~~
上週剛發燒時,曾詢問過醫生是否是長牙或是是否是玫瑰疹,由於症狀類似感冒,又加上家人誤導為流鼻水、喉嚨發炎引起感冒,醫生也判斷是感冒~~~冤啊!
今天帶去看醫生後,直接詢問是否為玫瑰疹,醫生回答"是"後,並回答她現在2y了,比較慢喔!
喔喔~~原來長玫瑰疹也要趕進度的嗎?!

以下為相關玫瑰疹文章分享

轉載自

易被誤認為感冒的玫瑰疹 台中大里仁愛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林玠模



玫瑰疹為病毒性感染,常發生在六個月以後到一歲半嬰幼兒,反覆的高燒為主要症狀。因此適度的給予退燒藥,可以減緩孩子發燒的不適之外,也可以減低熱性痙攣的發生率。多注意孩子的活動力,有高燒時,兩到三天讓醫師追蹤檢查一次即可。在平常繁忙的門診工作中,常常會遇到嬰幼兒發燒,或皮膚出現各式各樣疹子的問題,困擾著父母親。而玫瑰疹這個特殊的疾病,剛好融合了這兩個常見卻又惱人的問題,總會讓心疼寶寶的家長煩惱個好幾天,心神不寧。

未發疹和發疹期

症狀迥異玫瑰疹就是在身體上長出有著玫瑰般色澤的疹子。這個特殊疾病主要是影響到三歲以下的小朋友,而且絕大部分(大約95%)的玫瑰疹,都發生在六個月以後到一歲半左右的小嬰孩。一般而言,玫瑰疹主要分為前後兩個時期,未發疹期和發疹期。
*未發疹期
在未發疹時,最主要的症狀就是發高燒。大部分的病童發燒時體溫會在38℃到40℃左右,平均會在39℃,文字顏色反反覆覆的高燒是一個大特點。雖然少數病童會合併有哭鬧不安或厭食的情況,絕大部分的病童仍然可以正常玩耍,精神、活動力在高燒時仍然很好。少數病童會有些輕微的咳嗽或流鼻水的症狀,但是大部分的病童除了高燒之外,可以說完全沒有其他的症狀。可是,就因為沒有其他的明顯症狀,更讓家長們摸不著頭緒而更加緊張;發燒本來就讓人擔心,原因不是很明顯的發燒更是讓人加倍的焦慮。更令人煩憂的是,一天好幾次的高燒,通常還得延續個三到五天,比較一般的感冒還多個兩、三天,另外體溫可能在第四天或第五天也還維持在40℃度左右。
*發疹期
在幾天來來去去的高燒之後,就進入了發疹期。特別的是,在一進入了發疹期時,之前的高燒也完全消失,體溫開始完全恢復正常,幾個小時後開始在身上出現玫瑰色的小疹子。通常會先在軀幹開始出現少數約0.2到0.5公分大小、輕微突起的粉紅色小疹子。爾後慢慢疹子增加,會在頸部和四肢也出現。
這些玫瑰色的疹子通常不會癢,也不會有水泡出現。原來個個界線分明的疹子隨著數目增多,會慢慢融合和慢慢消退。在一到三天的時間內,由少數疹子慢慢增加、融合再消退。有時候,在發疹期初期會合併有輕微的腹瀉。

試圖減緩發燒不適

整體而言,玫瑰疹可以說是個良性的疾病,幾乎所有的病童在經過幾天的發燒及出疹之後完全康復。雖然說有些病患在反覆的發燒中,會出現熱性痙攣的現象,也通常少有後遺症,所以說玫瑰疹本身不可怕,比較擔心的是類似玫瑰疹一樣發高燒的其他感染性疾病。
在診斷上,病童感染後進入發疹期之前,玫瑰疹的診斷常常很難證實,通常要等到確實發出了疹子之後,家長和醫師才能以比較輕鬆的心情面對。也由於有太多其他可能的疾病,和玫瑰疹起初的高燒有類似的表現,所以說面對一個只有發燒而沒有其他症狀的病童時,一定要和您的小兒專科醫師好好配合及追蹤,務必排除可能的其他感染,以免延誤治療的契機。
玫瑰疹是病毒性的感染,是一個良性的病程,在治療上採取的是支持性療法。適度的給予退燒藥,除了可以讓孩子減緩發燒的不適之外,也可以減低熱性痙攣的發生率。也要叮嚀家長的是,多注意孩子的精神活動力,有高燒時,兩到三天讓醫師追蹤檢查一次,你和你的寶貝一定可以度過玫瑰疹的考驗的。
(詳文請見2005年九月號BabyLife育兒生活雜誌)

轉載自 小兒傳染性皮疹一玫瑰疹

玫瑰疹是一種嬰幼兒非常常見的疾病。好發於三至十八個月大的幼兒,尤以六到十二個月大的孩子為多。事實上,幾乎所有的幼兒在一、二歲以內,都已得過了玫瑰疹。
此病一年四季都可見,不過每年三月到六月病例較多。引起此病的病菌,一直到一九八六年以後才清楚,是一種叫做「人類疹病毒第六型」的病毒引起。可能是經由唾液等口腔分泌物所傳染。
一.玫瑰疹是如何發生的?
患者咳嗽或打噴嚏時,病毒會藉由空氣傳染,使接觸者受感染,潛伏期約5~15天。
二.幾歲的小孩容易得玫瑰疹?
較常發生於出生六個月至三歲內,尤其一歲是受感染的高峰期,季節以春秋兩季較多。
三.玫瑰疹會有那些症狀?
1.感染玫瑰疹時,最主要的症狀便是發燒,且常常燒到攝氏要39度以上。
一般持續3-5天。當燒開始退時或已不發燒了,疹子才出現。
2.疹子最先出現在軀幹及臉部,再慢慢向四周擴散,手腳末端的疹子最少。
至於疹子的性狀,從小紅丘疹到較大他的斑疹都有可能。疹子約二到三天後就消退。
3.除了典型的「發高燒、燒退才出疹」症狀以外,也可能有一些其他的表現,如拉肚子
、咳嗽、哭鬧不安、厭食、眼皮浮腫、頭部淋巴結腫大等。
4.還有約四分之一的嬰幼兒頭頂上的前囪門會鼓起來.某些會因發高燒而引起熱性痙攣
5.一般來說,玫瑰疹雖然燒得很高,但只要燒退了,小寶寶的精神仍不錯,會玩、會笑
,和腦膜炎等嚴重疾病不同。
四.玫瑰疹引發之皮疹有何特徵?
疹子由軀幹開始長出,再到臀部及頸部,下肢及臉部疹子較少,不會癢,屬分立式皮疹,
外觀似玫瑰樣呈粉紅色,不會脫皮也不會有色素沉澱在皮膚上。
五.玫瑰疹可能併發那些疾病?
1.發燒可能會誘發痙攣
2.腸胃炎。
六.居家照顧原則為何?
1.高燒時注意退燒及補充水份,有熱性痙攣病史幼童,要適時使用退燒藥,或預防性抗痙
攣藥物
2.保持皮膚清潔。
3.食物採易消化為主。
七.玫瑰疹可以預防?
目前無特別預防方法,只能在易感染的年齡,避免出入公共場所。

2009年3月18日 星期三

楊咩發燒--楊咩2y記事

乍暖還寒的季節真的很容易引起感冒!楊咩上週四流鼻水,但活動力依舊,因此堅持讓她多喝水,沒去看醫生‧原本以為打完鼻涕兩天後,就只有偶爾才會流鼻涕,感冒應該快好了吧?! 昨天逛夜市丟球做搖搖還不回家的楊咩,11點睡覺時,居然發現他體溫過燙~~發燒! oh oh....只好找出之前一直沒用過的退燒藥先吃了吧!讓她睡睡冰枕,兩點起來看,退了!呵呵!四點體溫又飆高 唉~~看樣子應該真的要去看醫生了!
希望不是因為感冒而是最近快要長牙所引起的不適!
之前媽媽曾剪貼聯合副刊關於小兒發燒的相關文章,讓我夫妻倆能在這時發揮"處變不驚"的精神,應該要轉貼相關文章上來給仁赫媽、小阿姨看一下囉!

轉載自: 發燒 作者:宋文舉主任


*為什麼幼兒容易發燒?
一、因為其大腦內的體溫調節中樞較不成熟,所以對體溫的控制力較弱。
二、本身對病毒及細菌的抵抗力較差,防禦陣線薄弱,因此很容易在事先一點徵兆都沒有的情況下,就直接病毒素侵犯到體溫中樞而高燒起來了。
*為什麼會發燒?
人體內各種功能及活動的進行,最適宜的溫度範圍大約是攝氏36.5度至37.5度,所以平均而論,正常的體溫認為是37度左右。
有些非疾病的因素會引起發燒:
一、環境溫度過高:體溫無法外散,所以就升高了,這就是所謂的中暑。
二、劇烈運動時及其後:會有暫時性的體溫升高。
三、腦部受傷或長瘤:破壞了體溫調節中樞的功能,所以體溫的升降會有很大的變化。
四、某些特殊藥物的作用:如阿妥平(atropin)及麻醉劑。
因疾病而引起發燒者,則緣於各種病毒或細菌侵犯人體時,會放出一些毒素,而這些毒素就會改變大腦中的體溫調節中樞,使它將攝氏37度誤認為應該是39度或更高才正常,就好比冷氣機的設定被誤調了,因此產生發燒現象。
由病毒或細菌引起的疾病很多,如:感冒、扁桃腺發炎、氣管炎、肺炎、腸胃炎、腦炎……等,所以當有以上疾病時,都會伴隨著發燒。此外,癌症或腫瘤也會釋放出某種毒素,而使體溫調節中樞改變其設定,因此也會有莫名其妙的發燒狀況出現。

*發燒對人體的影響:
發燒並不是只有壞處,事實上,它是利幣兼具,從好處來說,發燒可以:
一、做為一個警號,素示身體有問題了,需要注意或求醫治療。
二、可殺死病毒及細菌:許多疾病的病媒菌只有在正常溫度(37℃)時才能生存,所以當體溫升高時,可抑制這些有害病毒及細菌的生長,這也是人體防衛的轉機之一。所以古時有所謂的熱療法,就是讓病人浸在熱水或熱沙中,使體溫升高用以治病,其原理在於此。
三、發燒時身體會不適,此時因疲倦所以需要調養休息不致讓身體過度疲勞,以全力對抗內在的菌。
發燒的壞處則包括:
一、體溫突然的升高,會使幼兒調適不當而容易誘發抽筋。
二、發燒使兒體不適、全身痠痛、精神欠佳,不能從事正常活動。
三、發燒促使體內代謝活動增加,體力消耗很大,加上胃口不好,容易急速消瘦。

*高燒會不會燒寶寶的腦袋?
大腦細胞的基本成份是蛋白質,而蛋白質通常要在攝氏42度以上才會逐漸地被破壞。一般的發燒很少會超過此一溫度,所以不用擔心會燒壞了大腦。
既然發燒不會傷到大腦,那麼為什麼一些原本正常的小孩,在某次的高燒後,就顯得非常不靈光或幾近白癡狀態呢?的確,偶然會有這類的個案發生,但並不是由高燒造成,而是原本就因腦炎、腦膜炎或高燒引起的抽筋過久導致大腦缺氧......等,所造成的大腦傷害,與高燒本身是兩回事。
氣管炎或肺炎也會發燒,但不會影響到大腦,由此可知,發燒與燒壞腦筋是沒有直接關係的。

*體溫要高到多少,才應吃退燒藥?
退燒藥的目的在於使高溫減低,而不是完全不燒,另外藥吃多了對身體也有不良作用,所以由此可知只有在必要時才能服用退燒藥,以免濫用造成危險。
一般而言都在體溫達攝氏38.5℃以上時才開始服用,而且每次服藥中間一定要隔四至六小時。當然如果寶寶燒的並不高,譬如每天只燒兩三次,而且只達到38℃左右,也可以給他服用退燒藥,因為不會有過量的顧忌,但是其退燒的效果就不十分顯著了。

*發燒時體溫為什麼會忽高忽低?
即使是正常的體溫,也不會衡定的一成不變,它是呈波型的高低狀,通常在清晨體溫最低,而下午體溫最高,但都維持在攝氏36℃至38℃之間。發燒時,體溫一樣是高低起伏的,這是典型的發燒,體溫調節中樞在此時被設定在39℃左右,高的時候可達40℃以上;過一會兒就降到38℃左右,然後沒多久,又會再升上去。所以幼兒生病發燒時,父母勿因短暫的燒退而心喜,因為一會兒之後,仍有可能再回升成高溫。

*什麼時候才會自然退燒?
一般而論,發燒都要持續約三至五天左右,當然也有短期燒個一兩天的,或長的會燒到六七天,甚至兩個星期之久的,這要看病菌的種類及個人的免疫抵抗力而定。病好了以後,體溫調節中樞的設定就又會恢復成原來的攝氏37℃左右了。

*為什麼吃了退燒藥之後,過沒多久又燒起來了?
退燒劑是是短暫地把燒降低一點,並不是『止』燒藥。它可以使身體感覺舒適些,是屬於症狀治療,而非真正的治根藥物。
退燒藥最主要的作用在於:
(1)使體表面的血管擴張,血液中的熱可由體表散到空氣中
(2)使汗液增加,流汗亦可幫助退燒
(3)使體溫調節中樞所設定的溫度暫時地降低
(4)使體內發炎的反應減緩一點,釋放出的毒素也減少一點。經由以上這些作用後,體溫都會有某種程度的暫時消退。但是在退燒的藥效消失後,身體又會發燒,這是因為疾病的因素還存在著的緣故。

*為什麼吃了退燒藥,但燒一點都沒有退?
當這種現象發生的時候,可能是下面兩個原因:
一、藥效不足:沒有吃足夠或藥的品質有問題。
所以只要確定退燒藥沒有品質上的問題,還是應該必要時服用。
退燒藥千萬不可多服幾次或將劑量增加,以加強退燒的效果任何藥物(包括退燒藥)都有它們一定的用法,吃多了即會產生毒性。許多父母因愛兒心切,而把過多的退燒劑給幼兒服用,但用沒有燒,反而燒得更厲害,因為退燒藥的毒性反應之一,就是讓體溫升高。

*市面上各種不同型式的退燒藥劑,有何差異?
以用法來分,有下列幾種:
一、口服劑:因退燒藥的本質成份都是帶苦味的,所以再加工製做成各種不同適於口服的型式:如,糖漿劑是專給幼兒服用的;口嚼劑適合五歲以下的幼童;片劑則專給已能良好吞嚥的孩童服用。口服的吸收效果不錯,一般在服用半小時後,即開始有退燒的作用產生。口服退燒劑在嚴重嘔吐的病童則不適用,因為會將藥吐出來。
二、栓劑::由肛門給藥,熟睡的幼兒使用此劑最方便,可以不用吵醒他起來吞藥。但對腹瀉的幼兒則不適用,因為栓劑會刺激肛門而使藥劑隨著水便排出。栓劑的平均吸收效果沒有一定,因此劑量不易控制。
三、針劑:可迅速達到退燒效果,但一般並不主張如此快速的退燒,因為對幼兒的身體不見得好,且打針易使寶寶哭叫,又易傳染肝炎........,所以應儘量避免。
不同的退燒藥最好不要隨意的互相併用,因為劑量不好控制,還是單獨使用比較安全。如果要併用的話,請先請教您的醫生。

*其他的退燒方法:
父母時常碰到的問題是:藥己經按時吃了,但寶寶的燒還是很高,這個時候你可以採取下列幾種方法:
一、全身溫水拭浴:將寶寶身上衣物解開,用溫水(37℃左右)毛巾全身上下搓揉,如此可使寶寶皮膚的血管擴張將體氣散出,另外水氣由體表蒸發時,也會吸收體熱。
注意:千萬勿用冷水或酒精來拭浴,以免在短時間內快降溫,對寶寶不好。且燙熱的皮膚突然碰到冷水,寶寶的反應會劇烈,可能會抽搐。同理亦不宜於幼兒使用冰枕,因為幼兒不易轉動身體而易局部過冷或致體溫過冷,而酒精的氣味又會使幼兒昏睡,像喝醉了一般。
二、洗熱水澡:理論與前項相同。
三、多喝水:以助發汗。此外水有調節溫度的功能,可使體溫下降及補充體內的失水。

*幼兒發燒可否吹冷氣或電扇以求降溫?
勿直接對著身體吹。可將幼兒置於冷氣房中或以電扇繞轉著吹,使體溫慢慢地下降,如此幼兒也會感覺舒適些。如果其四肢冰涼又猛打寒顫,則表示需要溫熱,所以要外加毛毯覆蓋。如果四肢及手腳溫熱且全身出汗,則表示需要散熱,可以少穿點衣物。

*發燒與疾病本身有何關連?
發燒只是疾病的症狀之一,而不是全部。醫師在乎的是疾病本身的影響及進展,但通常父母只是看到疾病的外表;如發燒、嘔吐、咳嗽......等。醫師治病,首重病因的發現及能完全治癒的方法,而不是單純的只為退燒而己。所以在某些情況下,醫生會讓症狀(如發燒)持續地表現出來,以探尋內在真正的病因。 切記,不要一味的要求醫師退燒,去治療發燒這個症狀,而應遵從醫囑正確的找出引起發燒的原因,對症下藥

小兒發燒正確處理因應方法-中華醫藥網

《2006/03/31 18:42》


前言:小兒發燒在小朋友成長過程中免不了會發生,由於發燒代表身體健康出現了警訊,因此一旦家裡的小朋友發燒了,總是讓家長十分緊張;也因此,對於小兒發燒的正確處理因應方法,避免無謂的緊張焦慮,甚至做出適得其反的措施,家長不能不知道。

記者黃微芬/專題報導

很多家長在發現小朋友發燒了,都會急著先為孩子退燒,怕「燒壞」腦子,但如此一來,反而可能會影響醫師的診斷,成大醫院衛教護理師王玉媚提「兩瓶開水」原則,取測「量」體溫、「評」估症狀、「開」始處理、「隨」時監測的諧音,幫助家長建立正確的處理觀念及作法。

一、測量體溫

如果感覺小兒皮膚熱或臉發紅,一定要用體溫計或耳溫槍來測量,用手觸摸小兒皮膚來判斷是否發燒並不準確。在小兒生病期間,體溫升升降降是正常現象,等身體自我調節體溫達到一個程度就會停止,即使不採取退燒措施,溫度也不會無限制上升。

至於量體溫的時機,只需在感覺小兒身體發熱、發燒或給予退燒藥前後測量即可,不需要太頻繁,重要的是「燒了幾天」,而不是「一天燒了幾次」。

二、評估症狀

小兒發燒時,除了測量體溫外,應觀察有無其他任何症狀,如咳嗽、鼻塞、流鼻水、喉嚨痛、耳朵痛、一直接觸或摸耳朵、吃任何東西都會嘔吐、不吃東西、嘴巴破、手掌及腳掌有紅疹或小水泡、皮膚有出疹現象、腹瀉、尿尿時會有刺激感或疼痛感、尿不出來、頻尿等。

如果孩子只是單純發燒,無其他症狀,精神及活動力也不錯,此時家長可以不用太擔心,只需多觀察小兒的體溫變化及有無其他症狀即可;體溫的高低與疾病的嚴重度無關,觀察小兒的症狀及體溫變化,比只觀察體溫更重要。

三、開始處理

原則上,小兒發燒分三個階段,各有不同的表現及處理方式:

第一期發冷期,表示體溫正上升中,小兒會出現發冷顫抖、皮膚及手腳冰冷、乾燥;此時以給予小兒加衣服或蓋棉被,維持舒適為原則,不建議給小兒冰枕、溫水拭浴或泡澡等退燒法。

第二期發熱期,表示發燒溫度已經達到最高點了,皮膚感覺燒熱,小兒可能會有熱、口渴、頭痛、身體無力或肌肉痠痛等症狀,也可能出現煩躁不安、食慾差、痙攣發作;此時小兒的衣物以舒適為原則,可根據當時的氣候穿著正常的衣服,穿太多或太少均不宜,居家方面則宜保持環境適度通風,如果小兒覺得不舒服,可以給予退燒藥來促進小兒的舒適,如果小兒願意,也可以在服用退燒藥後再幫小兒溫水拭浴。

第三期退熱期,表示發燒溫度正在退或已經退了,皮膚摸起來溫暖發熱,且大量流汗,此時幫小兒換乾淨衣物,維持身體乾爽舒適很重要,可鼓勵多喝開水,但不用強迫。

要強調的是,服用退燒藥的目的是為了促使小兒舒適,不是因為體溫上升,對人體有害,因此,退燒藥不必固定每隔幾小時就用一次,一直服用退燒藥或塞退燒劑來抑制發燒,可能會引起藥物的副作用,對小兒反而有害。


四、隨時監測

在小兒生病期間,觀察症狀很重要,若發現小兒有發燒又有合併以下任何一種症狀或條件時,應立即就醫:年齡小於 3個月、體溫超過 40° C、發生痙攣、意識方面出現昏睡、難以喚醒、躁動不安、意識不清。身體症狀方面,若有抱怨頭痛得厲害或頸部僵硬、呼吸困難或呼吸急促(或緩慢)、臉部蒼白或發紫、劇烈腹痛、嚴重腹脹、嘔吐不止、發燒且合併皮膚斑點或紅疹、嚴重水瀉、解血便等。除了年齡小於 3個月及皮膚出疹以外,若小兒無發燒期間,出現以上的任一症狀時,仍需要立即就醫。

王玉媚表示,醫學定義小兒發燒是指體溫在 38° C以上而言,由於運動、天氣太熱、穿太多衣服、曬太陽、洗熱水澡等也會提高溫度,因此在量體溫前,應先讓小兒休息半小時後再量,以確認是否發燒。

她強調,人體是先有疾病才會引起發燒,換言之,發燒是身體扺抗外來致病菌的正常反應,是症狀而不是疾病,通常發燒的溫度大多介於 38-41° C之間,很少超過 42° C,也不會導致後遺症,因此,會產生腦部受傷害、肢體殘障後遺症的是腦部感染疾病,不是發燒本身,家長不用擔心會「燒壞」腦子。

此外,王玉媚也強調,發燒可提升人體免疫系統功效、抑制病菌生長,對人體是有益處的,不需要急著降溫,除非是容易因為發燒而抽搐,或有慢性心肺疾病、慢性貧血的小兒,否則一味地抑制發燒,不但無法縮短疾病的病程,還可能會影響醫師的診斷,對孩子反而有害,過去用酒精擦身體來降溫的作法,現在已經禁止使用。

……………………………………………………………………


小兒發燒Q&A-中華醫藥網
《2006/03/31 18:44》


.退燒藥怎麼使用?不必定時使用,如果用了一次之後仍然感覺不舒服,最好開隔 4-6小時再使用,否則容易引起藥物過量或肝、腎、腸胃方面的毒性,增加小兒的危險性,並影響醫師的診斷;如果小兒容易因發燒而抽搐或感到不舒服,或有慢性心肺疾病、慢性貧血,在 38° C以上時可先使用口服退燒藥,若沒有這些症狀並排除在必須緊急就醫的情況時,可不必急著退燒。

.小兒發燒時,先使用塞劑退燒好嗎?不建議優先使用,除非小兒有嚴重嘔吐、拒絕服藥時,才考慮使用塞劑退燒藥。

.可以給小兒冰枕、泡澡或溫水拭浴嗎?冰枕、退熱貼、泡澡或溫水拭浴,都統稱為物理退燒法,沒有真正的退燒效果,且容易引起小兒寒顫,如果要使用,要在服用退燒藥後一段時間再使用。

.小兒生病要多喝水嗎?多喝水對發炎性疾病引起的發燒,並無退燒效果,小兒在發高燒後退燒時,會大量流汗以散發體內多餘的熱量,此時可以鼓勵小兒多喝水,以避免因大量流汗而導致脫水,但不用強迫。

.小兒退燒了,為什麼又再燒?各種退燒藥的效果只能維持幾個小時,如果小兒疾病的病還沒結束,退燒後再燒起來是很常見的事,因此在小兒生病期間,最重要的還是整體評估症狀,只專注於觀察發燒的體溫變化,對小兒的病程沒有幫助。

.為什麼有些小兒發燒會痙攣?「熱痙攣」是發燒時小兒發生全身性肢體抽搐、失去知覺、眼睛上吊或四肢僵硬的現象,大多發生在 6歲以下幼兒,機率約 2-5%,與個人體質有關,如果小兒曾經發生過熱痙攣,其再發率會提高至 33%,但是使用退燒藥並不能完全預防熱痙攣的發生。

單純的熱痙攣在發作後,小兒會很快醒過來,持續時間不超過 20分鐘,不會影響腦部,如果熱痙攣前後,小兒有嚴重頭痛、頸部疼痛僵硬、持續嘔吐、手腳麻痺無力現象,或痙攣發生後陷入昏迷,就可能不是單純的熱痙攣,宜速就醫,但不論是那一種熱痙攣,最好都能請醫師診治,以排除腦部感染嚴重疾病的可能性。

一旦小兒發生熱痙攣,可讓小兒平躺在安全的床上或地面,不要強行約束或打開牙關,勿塞任何物品入口中,但可協助小兒躺向側邊或頭側一邊,防止嘔吐物吸入或嗆到,並解開衣物,保持呼吸道通暢;之後可觀察其發作持續時間、四肢抽動的部位與型式、測量體溫並作記錄,提供醫師診斷參考。(記者黃微芬)

2009年3月10日 星期二

《2歲寶寶飲食大計需牢記》--楊咩記事1y11m3w1d

轉載: http://www.kimbaby.com.cn/baike/HTML/26204.html

《2歲寶寶飲食大計需牢記》是聰明寶寶育兒網育兒百科知識頻道為您提供的一篇幼兒期知識文庫類育兒知識文章,希望您能喜歡《2歲寶寶飲食大計需牢記》2歲大的寶寶該吃什麼呢?如果除了配方奶以外,還該給寶寶添加什麼樣的營養,就來看看我們為您和小寶寶準備的2歲飲食大計吧!
  2歲的寶寶約有16顆牙,並長出了第二顆乳臼齒,開始真正用牙齒咀嚼。除了能夠將食物完全咬碎外,也可以一雙手將碗端起來或者一隻手用湯匙吃東西,而且可以自己用杯子喝流質液體且不會打翻,飲食動作的基本生理機能已具備。家長應該更加注意2歲孩子的飲食均衡,如果缺乏任何營養素,將影響幼兒的生長發育,如缺乏蛋白質、維生素C會導致發展緩慢;礦物質攝取不足則可能導致骨骼發育不良等。
  此外,在同時期孩子開始對食物的味道、形狀、色彩、溫度等出現好惡,所以這時期幼兒的飲食重點,除了要提供均衡且充足的營養外,也需要家長多費點心思,給予孩子適合咀嚼、多變化的菜色。而且,此時期的孩子喜歡模仿大人,所以如果爸爸媽媽本身不會挑食,就能成為孩子學習的好榜樣。
  寶寶吃飯3項注意
  1.定時定量
  正餐時間外,家長應該避免給予孩子過多或不適合的零食,以防止孩子吃不下正餐而拖延用餐時間。同時家長也應該給予幼兒適當的份量,不要讓孩子暴飲暴食,也不要有“吃得多就長得好” 的錯誤觀念,以免孩子腸胃失調,或造成孩子的壓力。
  另外,也不要以強迫的手段逼孩子把碗中的食物通通吃完,這樣也會使孩子一想到吃飯就想到不好的經歷。也不要因為孩子吃飯而給予獎勵,或是條件交換,讓寶寶覺得吃飯是為爸媽在做事。
  另外,家長不要在餐桌上談論不愉快的事,也不要在孩子面前批評食物,以免孩子對食物造成偏見。
  2.讓孩子自己來
  2歲的孩子已經可以自行使用湯匙進食了,家長可以提供適合的幼兒餐具給孩子使用。選擇有把手、小巧、有卡通圖案的杯子和大小適合幼兒的湯匙,並讓孩子與家人一起用餐,可以培養孩子的成就感與參與感。家長不要因為害怕孩子吃得慢,或把食物掉得到處都是,而採用完全餵食的方式,這樣會影響孩子正常的發育與探索。
  如果真的擔心會造成收拾上的困擾,不妨在幼兒的餐椅下方鋪張報紙,並少量給予,可避免收拾上的麻煩。
  3.專心吃飯
  幼兒對周圍的事物很好奇,也容易分心,常常吃吃停停。此時,不妨給幼兒高度適當的用餐椅,讓他無法自由活動,並要求幼兒吃飯時坐好不要亂動,避免邊吃邊玩或邊看電視。
  一次用餐時間最好不要超過30分鐘,也不要追著孩子餵食,因為孩子可能會以為你在跟他遊戲,而更喜歡邊跑邊吃,容易造成孩子消化不良。如果孩子不肯好好吃飯,建議家長可以時間一到就將飯菜收起來,讓孩子知道不安心吃飯的話,時間一到就沒有東西可以吃。這樣幾次後,孩子就會明白用餐的規矩。
  此外,也可以培養孩子細嚼慢嚥的習慣、需要愛惜食物不浪費等,但前提是家長需要給予孩子適當的份量。用餐時,雖然可以愉快交談,但是家長應該讓孩子明白,如果嘴巴裏面有食物,是不可以說話的。吃飯前後的30分鐘,不可以做劇烈運動,也不宜洗澡,以免影響腸胃消化。
《2歲寶寶飲食大計需牢記》是聰明寶寶育兒網育兒百科知識頻道為您提供的一篇幼兒期知識文庫類育兒知識文章,希望您能喜歡《2歲寶寶飲食大計需牢記》

2歲,一天吃5頓--楊咩記事1y11m3w1d

轉載http://edu.people.com.cn/BIG5/5996204.html


2歲,一天吃5頓
北京軍區總醫院兒童保健科 李南平
2007年07月17日10:39 來源:人民網─《生命時報》

吃得好,才能長得壯,這是一個再簡單不過的道理。但知易行難,自從可以添加輔食開始,媽媽們就不得不為孩子該吃幾頓,該吃多少頭疼了。
  一般來說,嬰兒在出生后第一年,需要經過母乳喂養、泥糊狀食品和固體食物3個階段。

  而到了1歲以后,孩子的咀嚼功能雖然開始變得成熟,但乳牙還沒出齊,胃腸的消化功能較成人差些,所以應該以糧食(谷類)為主,配以魚、肉、蔬菜等。這時,不要再給孩子喂流食或半流食了,要盡量提供半固體、固體食物,讓他們學會自己咀嚼。

  從營養上說,應以保証充足的熱能和優質蛋白質為原則。但食物種類要多樣化,烹飪方法也得合理。比如,不要給他們火腿、臘肉、香腸、硬豆粒、硬莖蔬菜等粗硬食品﹔注意碎、軟、細、爛,所以湯面、軟飯、稀粥、餃子、包子等食品更受孩子歡迎,如能再給他們准備一定量的牛奶或豆漿則更為理想,飯后要吃一些水果。食物不宜太咸、太甜、太油膩,不宜給他們吃刺激性強的食物,如酸、辣、麻的食物或喝咖啡、濃茶等。

  當然,進食次數也有講究,1—2歲幼兒每天可以吃5頓,3餐加上、下午點心各1次,以后逐漸減為3餐加下午點心,每次間隔4小時。晚餐后一般除水果不再進食,尤其不能睡前吃甜食,以防齲齒。

  早晨7點:牛奶250毫升、糖10克、饅頭/面包20克、雞蛋1個(45克)。

  上午9點:蘋果1個(100克)

  中午12點:軟飯1碗(米80克)、碎肉30克、菜30克、油8克 。

  下午3點:豆漿/牛奶200毫升、糖10克、甜餅干10克。

  下午6點:面條1碗(30克)、碎魚30克、西紅柿30克、油8克。▲

《生命時報》 (2007-07-17 第14版)

公司代理人制度需要健全

真的很鳥~~休假時本來就需要有職代,但若是公司對於職代制度不健全,遇到被迫放無薪休時,奇摩子已經不是很好,交接代為處理事項並不清楚又找不到聯絡窗口的時候,就容易有所爭議與齟齬.

實在很賭爛某位小妹妹A(其實也不小了ㄋㄟ 七十的...真該歸類為濫草莓一族"),雖說其他同事叫我不要跟她計較,但不來發洩一下,實在令我不快!

緣由
近日公司開始實施無薪休,某位小妹妹A原職為助理隸屬管理部EE部門大多負責採購事項,但與大姐姐B原職為助理隸屬管理部EE部門大多負責出貨事宜‧昨日客戶詢問急料已告知助理B請其確認是否可以先交代A代為處理,今日A告知匯率的部分他不清楚該使用何種匯率,傻眼,因為我也不知道啊...從來沒聽過有這事情‧

事情就這樣開始了~~
A: 你知道客戶匯率是怎樣嗎?
Eva:啥? 匯率? 不是應該系統有嗎?
A: 以前業務C(離職一年 目前因為之前產品問題 與本公司打官司中 從倉庫轉職管理部 從管理部轉職業務)都寫好告訴我們耶!
Eva: 我來這八個月 沒碰過耶,請詢問B該如何處理先,好嗎?
A: 無法找到B
Eva: 那好 先暫停出貨 明天再出!

五分鐘後
A: 我有打電話給客戶了 確認好了 (得意樣)
Eva: 這種事 是我司內部的問題 怎麼去自曝其短 問客戶? (心理嘀咕 要不是客戶急著要貨 忙起來會理你才有鬼 不打來跟我飆才怪)
A: 妳們都一問三不知啊 當然去問客戶
Eva: ....明天再出 我又沒有趕
A: 以前業務C都會把事情弄得好好的
Eva: 好啊! 那請離職的業務C回來上班,不然你自己來當業務好了!

PS. 那位小妹妹A打從本人進公司以來,一直不斷詢問我薪資狀況,並告知某家代理商(業界剛合併N家)有開NT$ 38000去當業務,她不想去,因為認為業務工作是"賣笑",自以為有姿色!

各位看官 這樣的七年級生 是不是所謂的"爛草莓"?!

2009年3月2日 星期一

給老爸的一封信

親愛的老爸,

這次叔公的過世 真的覺得身體的照顧及保養非常重要 尤其是一家之主的你 前幾年你連續兩年住院 一年因感冒引起肺炎 一年因尿道炎 去年又因植牙引起身體的不適 雖說並無大礙 但這或多或少都是身體抵抗力部若以往的象徵啦~雖說我們做子女的並沒有表達對你的關心 但我想你應該體會得到因為中國人的含蓄與我們家對於情感表達就是如此 但有了妹妹 做了母親 我越來越了解也懂得你對子女的關愛及疼愛 希望老爸你也能知道做子女的我們也有多希望你的身體永遠健健康康

雖說你的身體算來還不錯 但還是希望你能藉由”運動” “戒菸” 更要定時健康檢查來注意身體狀況 在車上 曾跟你說媽媽生病的時候 雖然我當時年紀不大 但是真的能體會到 病痛的雖然是媽媽 但你的辛勞 阿公阿嬤的掛心擔憂 都是無法言喻的

媽媽很愛運動 他是你永遠的伴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老爸請您開始重新跟媽媽一起去運動 培養體裡 跟媽媽多出去走走 不要像阿公遺憾沒有體力去日本看一看

最重要的是"戒菸" 妹妹戒奶嘴只要幾天 戒菸應該也不難啦~~老董事長也沒抽菸 身體硬朗 真要多多看齊啦!


身體健康

PS. 幫我報名作文班吧~~~